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在守正创新中深化发展 不断增强巡视巡察震慑力穿透力推动力
推进新征程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丨常态长效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习近平: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发布时间:2022-09-09  来源:网信中国-求是网  字体大小[ ]

   原标题:习近平: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2年第17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走自己的路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

  “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要“走自己的路”: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021年8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的回信中指出: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要想发展振兴,最重要的就是立足国情、走自己的路。实践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将更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

  2021年11月11日,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评价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贡献:

  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前无古人的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人民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驰而不息,条条大路通罗马。

  5个重要特征

  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5个重要特征并作出深刻阐释。

  第一点,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我国14亿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

  第二点,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第三点,我国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我国现代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点,我国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我国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否则资源环境的压力不可承受。

  第五点,我国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走的是暴力掠夺殖民地的道路,是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的现代化。我国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今天,我们已经自信满满地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前进道路上,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郑重指出的:

  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来源:求是网

中国法制新闻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